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云山书隐的草庐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书。

 
 
 

日志

 
 

【原】教育的英语殖民地化当休矣  

2012-03-06 07:49:16|  分类: 教育随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英语,中国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

文/寒夏http://54909.163.blog.163.com/

 

        如果说上个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内容的严重政治化的话,那么,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无疑是教育领域的英语殖民地化。作为殖民者的英语,已经成为我们中国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理应在高等院校招考和研究生招考的舞台上逐渐褪去光芒。

        作为中国教育的殖民者,英语它剥夺了并且还在继续剥夺中国从小学生到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习自主性,销蚀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智慧,扼杀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创造性。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英语作为联合国四种非汉语工作语言之一,一直是一枝独秀地在我国最重要的全国选拔性考试高考和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拥有十分显赫的地位。它十分权威地决定着你能否步入理想的高校,异常武断地决定着你能否获得继续深造——读研,读博的资格。在这种形势下,作为语言天赋一般的大多数学子中的一员,你焉敢对它掉以轻心?

        君不见,在小学校园里,英语霸占了几乎三分之一的自习课和活动课时间,挤瘦了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常识课,挤垮了能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实践操作课;君不见,在中学校园里,英语霸占了正在圆梦青春的学子们近三分之一的自习课和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学好其他课程所需要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讨只能停留在教育理论和各种观摩课、研讨课之中——在缺乏英语语境的情况下,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英语单词和语法的机械记忆,不仅让大多数学子无暇去创造也无力去创造;君不见,在高等院校的自修室和阅览室里,天之娇子们手不忍释的是英语书报,口里念念有词的是英语单词,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已然束之高阁;君不见,为了保住研究生招生资格,教授们不得不暗度陈仓,偷偷向报考自己专业的考生透露专业科命题范围,以确保考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好英语考试;君不见,大多数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钻研专业常常走过场,宁愿在毕业时冒险抄袭论文,也不愿放弃将来即使对自己的专业来说可能毫无作用(如果学的是中医、古代汉语、中国古典文学之类的专业)的英语的持之以恒的学习而影响自己的毕业。

        英语,就这样把一代代中国学子的聪明才智悄无声息地吞噬殆尽,千淘万洗,剩下的几个素质确实超群的家伙也必然选择前往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或新西兰“留学”,并最终手持“绿卡”成为这些国家的人才,进而摇身一变,变成这些国家对付“人才”们自己的祖国的利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今国内备受谴责的学术腐败跟英语对中国教育近三十年来的殖民也不无关系。

        作为中国教育的殖民者,英语它妨碍了并且还在继续妨碍中国自小学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对传统文化的涵咏,严重影响我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淡化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

        母语以及用母语撰写的经典是一个民族传承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维持民族内部成员的民族认同感的重要工具。“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法国小说家都德在他的《最后一课》中借韩麦尔先生之口形象地向人们阐述了这个道理。

        作为一种外来语言,英语在我国最重要的全国选拔性考试高考和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所拥有的显赫地位,决定了它必然强势地挤占学子们更多的学习时间,必然强势地弱化学子们对母语学习的重视程度。放眼我中华大地,从最东面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到最西面的帕米尔高原,从最北的黑龙江漠河到最南的南海曾母暗沙,只要有学校的地方就几乎必然有英语课,凡是有书声的地方几乎必然是清一色的英美腔调,而我们数千年历史积累起来的文化经典却被束之高阁鲜人品读,数千年的文明却任其尘封鲜人徜徉。其直接结果是,我们的学子用英语写作文从字顺而用汉语写作却病句连篇,用英语演讲口若悬河而用汉语讲话却期期艾艾。我们的学者曲高和寡,满脑子欧美精英的名言锦句,却不知他们其实拾取的恰恰是我们自己祖先的牙慧;笔下全是佶屈聱牙的欧化句式,让人读了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人们一谈起西方文化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而一提及传统文化就支支吾吾,语无伦次。长此以往,要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恐怕遥遥无期!

        坚持自我的吸纳叫做兼容并蓄,放弃自我的接受叫做屈膝投降,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某些曾经灿烂的文化最终消逝于人们视野的史实留给我们的教训。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它在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当今,其重要性当然无须否认。但是,如果仅仅是因为它的重要,我们就爱之至深至切,就熟视无睹的任其几十年如一日地占据着我们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主角位置,着实是麻木不仁,养虎遗患。因为,我们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大国,不是一个只有几万几十万或几百万人口的新兴商埠。我们的基础教育是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的国民教育,而不是肩负培养学贯中西的精英的任务的精英教育,更不是负责培养专门为西方客商服务的店小二的任务的特殊职业教育。

        中国社会发展的瓶颈是教育,而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教育领域的英语殖民地化。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它完全应该退出基础教育必修课程的行列,完全应该弱化在高等教育中的强势地位。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健康发展的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才有机会展示其永恒的魅力。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美国教育部有这个权力的话:如果从今年秋季开始,美利坚合众国教育部的某位领导突发神经,组织所谓专家学者精心打造全美统一的课程标准,把汉语明确为美利坚合众国小学、中学、大学的必修课;并在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大纲》和《美利坚合众国硕士博士生招生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汉语为必考门槛科目,题目难度达到或略低于中国的同类考试。那么,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美利坚合众国是否还能保住全球最大的专利大国的宝座?
  评论这张
 
阅读(451)| 评论(2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