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云山书隐的草庐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书。

 
 
 

日志

 
 

自主招生可否“俯下身来”  

2012-02-17 16:32:2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自主招生可否“俯下身来” 

 

新一轮高校自主招生大战又打响了。连着两个周末,千分考,“北约”、“华约”、“同盟”三大联盟考试,以及部分重点大学各自的自主招生笔试集中举行,考生连轴赶场,通过笔试的考生接下来还要参加面试。考场外,媒体记者采访考生和家长,听到最多的一个字是——“累”。

作为高考制度的补充,高校自主招生已进入第十个年头。改革之初,自主招生怀着“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帮助重点大学选拔适合的人才,推动中学素质教育”的初衷;然而,十年过去了,自主招生固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包括加重中学和考生负担、依然以笔试成绩选拔学生、“掐尖”争夺愈演愈烈、优秀考生选择权并未扩大等。这几年,随着名牌大学、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不断扩容,中学、考生和家长对此的抱怨声日益增大,专家学者对于完善自主招生也提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但依然不见改观,为何?笔者认为,我们的一些名校还是缺乏“俯下身来”倾听“民声”的精神。

俯下身来,大学需要多听听考生和家长的意见。当名校自主招生名额远远超过通过高考“裸考”录取的名额时,许多考生不得不被裹挟到自主招生的“大潮”中去。然而,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是两种模式和风格,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考生必须两类考试都要应付,势必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然而,大量付出后,优秀考生最终也只能收到一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而不能同时收到几所大学录取通知书,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学校教学设置、奖学金额度等来作选择。即便是哈佛这样的世界名校,也会面临发出一百张录取通知书,只来六七十人的情况,也面临着社会竞争,我们的大学为何不可?考生和家长的这些意见提了多年,为何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重点大学是高等教育稀缺资源,在现有招生制度“保护”下,不愁招不到好生源;一些名校博弈自主招生,是希望抢先一步把“最好”的学生揽入怀中。

俯下身来,大学需要多听听中学的意见。中学与大学教育更好地衔接,才有利于人才培养。而目前的情况是,大学自主招生“高高在上”,中学不得不“跟风”教学——一边要按常规进行高考复习迎考,一边要给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开小灶”培训。中学老师希望拿到高校往年自主招生考题,据此了解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但这些考题一直处于“保密状态”,据说是为了防止中学搞应试教育——大学与中学如此“脱节”,最终损害的是人才培养质量。

俯下身来,大学和教育部门需要多听专家学者、社会各方的意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确需要慎之又慎;而且,每一项改革都无法让所有人群满意,总会有某方面不足,这确实需要社会各方给予理解。但若是一项招生改革实行多年后,偏离了它原本的良好初衷,越来越多地遭受社会诟病,那么相关部门和学校就应该好好反思,广纳良言,积极改革;而不是固守己见、不愿改变,也不能以这项改革太难,多方利益难摆平为由而举步不前。

俯下身来,其实也是大学的一份社会责任。说到底,教育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小学、中学、大学环环相扣,各类学校各司其职,没有“高下”之分。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一般大学,都是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为己任,其招生和办学,都应该虚心听取社会评价,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期盼大学在自主招生改革中多一点“群众观”,这样改革之路才能走得更顺畅。(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敏


  评论这张
 
阅读(310)| 评论(1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