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云山书隐的草庐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书。

 
 
 

日志

 
 

[原创]假如让我来主持语文学科新课程改革  

2010-02-25 01:46:50|  分类: 教育随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假如让我来主持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学科改革,我将顶住压力,毫不犹豫地推行曾长期备受指摘的语文教育“旧瓶装新酒”战略——力主恢复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来讲解具有时代特征或具有时代意义的现当代和古代典范的语文材料,传授当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语文能力。
  假如让我来主持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学科改革,语文教学模式的“复古”绝对是我工作的第一要务。为什么呢?
  我们现行的语文教育模式或者说方法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前苏联老大哥那儿“拿来”的,是一种理科化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试图把灵动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当作一种可以通过反复的机械训练可以练就的技能来来传授和培养,因而句子被主谓宾等概念和各种逻辑关系分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可憎(这一点自上世纪末有所改善,中考高考中已经淡化了语法考查),而优美的文章也被句子含义、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分析综合得体无完肤,惨不忍睹。你想,经过五千年历史的选择都没有被异族语文击败的美丽的汉民族语文,经这么一理科化的折腾,还有什么美妙可言?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语文没能征服我们的语文;南北朝时期北方强大的鲜卑族语文没能征服我们的语文;两宋时期北方强大的契丹、女真、西夏语文没能征服我们的语文;元代和清代是蒙古族、满族一统中华,可他们的语文凭借着那么强大的中央集权仍然没能征服我们的语文,我们美丽的汉民族语文在历史是显示出强大的不可征服性和同化一切异族语文的魅力。但是,半个世纪以来,理科化了的教学方法似乎已经在一步步扼杀着她的生机,“语文到底怎么了”的困惑和现阶段中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弃态度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我们五千年的语文教育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且符合语文特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语文学习的学科目的(文化传承和情感陶冶等,我认为是语文学习的副产品,语文学好了,文化传承和情感陶冶也自然得到实现)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唯阅读和表达而已。阅读和表达的基础是什么?是仔细的观察吗?是生活体验吗?是理性思考吗?不,都不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绝对是语文积累。观察、生活体验和理性思考并非只有学习语文需要,甚至不读书而在社会上混也需要。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这一关键点——积累,因此强调“读”。我们现在称求学为读书,大概与古人强调“读”是有密切关系的,读书读书就得“读”,至少学习语文就得这样。
  对于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毛润芝先生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周树人先生也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既然古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都强调“读”,而且还“读”出了李白,“读”出了杜甫,“读”出了欧阳修,“读”出了苏轼,“读”出了曹雪芹,“读”出了楚辞,“读”出了汉赋,“读”出了唐诗,“读”出了宋词,“读”出了元曲,“读”出了明清小说,“读”绝对是语文教和学的精华。
  假如让我来主持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学科改革,绝对会继承古人注重“读”这一精华,让“读”成为贯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小学六年,也就是义务教育一至六年级,教学目标就是积累和感受。一、二年级让学生学习一些动听的儿歌、精美的现代文片段和极浅易的古代诗歌,老师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识记汉字,带领学生有节奏地美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美。这一阶段,如果不是学生质疑教师绝对不能主动讲解。三、四年级让学生学习一些现代短诗、精美的现当代短文和浅易的古代诗歌,老师的任务仍然是带领学生有节奏得美读,流畅地背诵。这一阶段,老师除了每两周选一篇例文稍做讲解,让学生仿写作文外,仍然不能主动讲解。五、六年级让学生学习一些现当代诗歌、稍长一点的典范的白话美文和浅易的古代诗歌,老师仍然以领读为主,可以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绝对不能讲解分析,每篇文章的讨论时间不能超过朗读背诵的时间。这一阶段,作文仍然以仿写为主,老师也可以布置题目先让学生自己写作,讲评时出示例文,跟学生共同总结的经验和不足。
  经过小学六年的积累,学生脑海中的语言材料已经不少,对语文的美也有了感性的认识了。于是进入初中阶段,也就是义务教育七、八、九年级,此一阶段该让老师分析讲解了吧?不,仍然不。此阶段仍然以积累和感受为教学目标。与小学阶段不同的是,在教学内容上现当代诗歌和古代诗歌抒发的情感可以稍微复杂一点,现当代文反映的社会生活可以更丰富一点,外加浅易的有现实意义的文言文;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读为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一定要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老师可以稍做分析,但分析仍然是次要的,分析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觉得语文确实美。作文则采用先点拨后写和先写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高中阶段学什么?学当代诗歌(能读懂的,读不懂的某些所谓现代派诗不叫诗,那叫文字垃圾,跟某些文明素质差的人脱口而出的粗口一样),读现当代意蕴深厚的散文,读古代感情蕴藉的诗词曲名作,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高中语文怎么教?两个字:“评读”,讲得更精确点应该是“读评”,即既“读”又“评”,先“读”后“评”。如果把小学、初中阶段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叫做“品读”或“读品”模式的话,我们可以称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叫“评读”或“读评”。“品”在学习者自身,教师可以不参与,“评”当然也在学习者自身,但因为难度的增大,教师必须参与其中,否则就会漫无边际,放任自流。前两阶段,以“读”为主以“品”为副;而此一阶段,“读”与“评”并重,要求带领学生“读”的时间跟引导学生“评”的时量基本相等。作文则力求去掉模仿痕迹,强调写出个性。
  至于教学内容,我会协调三个阶段的教材编写者,分地域共同研究编写,力求各地皆有富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力避现有教材中频繁出现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同一篇文章的现象。我会强调语文学习教材只是例子,课堂只是引子,语文教材要精,让第一线的老师有时间把学生领进图书馆,引向课外。虽是如此,我相信因教学模式的“复古”,教材仍然不会比现在的薄,因为已经把现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由老师主导的时间交还给了学生,十二年的时间,学生“读”绝对不会只能“读”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这么写内容。
  我相信,经这么一“复古”,语文定会恢复生机,定会恢复其熠熠光彩。学生的语文能力绝对不会再让世人哀叹! 
        

(完稿于2010年上学期开学正式开讲这一天凌晨1点46分,并发表于网易教育论坛之教育大家谈版面)
  

  评论这张
 
阅读(302)| 评论(3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